荒漠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子系统,在防风固沙、水文调控、土壤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提供着重要的生态服务。今年,自治区政协委员马平安提交《关于坚持“以水定绿” 加强荒漠生态保护的提案》,从多角度积极建言。
马平安谈道,荒漠化治理应该“以水定绿”,即恢复的植被不能超出水资源的承载力。水资源是荒漠化防治的第一约束资源和环境条件,但从目前我区“几字弯”攻坚战和“三北”防护林建设工程推进情况看,我区生态用水供需还不平衡。《“十四五”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》分配生态林水量2.06亿立方米,仅可支持生态林规模80.2万亩,但实际需要灌溉的生态林为120万亩,生态用水缺口大,有效开展“以水定绿”还存在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不到位、对绿化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法定性欠缺等短板弱项。
提案建议,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,系统评估人工植被建设的需水量,适度有序绿化,宜灌则灌、宜草则草,逐步修复生态系统。理清水资源刚性约束下的生态用水控制指标体系,在控制指标中落实量水绿化,促进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均衡和匹配,健全水资源用途管制体系。科学分配区域生活、工业、农业、生态等行业用水,以明确生态用水控制指标,确保区域生态建设用水不超用,基本生态用水得到保障。加强“以水定绿”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,重点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理论、水资源与土林沙修复动态关系、天然和人工林草植被恢复重建理论等研究,开展区域水资源立地条件分析和相关理论实践研究。开展造林绿化节水技术、土壤保水技术、林地灌溉技术研发及其技术模式的组装配套。大力选育适宜旱区国土绿化的植物良种,推广应用抗旱造林绿化技术,培育耐旱、抗寒、抗盐、抗病虫害、低耗水的林木良种。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建设,将荒漠生态保护纳入“三北”工程建设项目,摸清荒漠生态本底基础数据,确定该保护的原生荒漠和该防治的荒漠化地区,依照保护和治理程度,实施差别化措施。 (记者 柳 昕)